2002-12 黄河水利水电工程(T)

参考价:¥4.20/套

设计者: 李庆发 姜伟杰
增值服务: 高清图像查询
类别: 新中国邮票 |编年邮票 |经济与建设
邮票名称: 黄河水利水电工程(T)
发行日期: 2002-06-08
图序 面值 图案名称 发行量(万枚)
(4-1)T 80分 李家峡水电站 1385.00
(4-2)T 80分 刘家峡水电站 1360.00
(4-3)T 80分 青铜峡水利枢纽 1360.00
(4-4)T 80分 三门峡水利枢纽 1455.00
(1-1)T 8元 小浪底水利枢纽(小型张) 1290.00
邮票规格: 50mm×30mm
整张枚数: 12(4×4中间四枚邮票的位置为过桥)
齿孔度数: P13×12.5
设计者: 姜伟杰、李庆发
小型张规格: 115mm×96mm
小型张邮票规格: 40mm×60mm
版别: 影写版
背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4
责任编辑: 刘雨苏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邮票故事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多公里,穿越九个省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在历史上也洪水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的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从龙羊峡到小浪底的干流河道上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大中型水电站、水利枢纽共十四座,形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梯级水电站群。黄河的防洪减灾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流域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古老的黄河焕发了青春。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部的黄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的综合利用的特大型水利枢纽。1991年9月开工兴建,2001年12月建成。水库库容 126.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8.4亿千瓦时。小浪底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于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规模宏伟,施工难度大,被称为“世界级挑战性工程”。它的建成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治理黄河的能力和决心。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李家峡。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峡河段规划梯级开发的第三级大型水利发电站。电站的三圆心双曲拱坎高165 米,长414.39米,底宽45米;水库正常海拔2180米,安装5台40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坦体雄伟壮观,是国家在黄河上游的又一重要能源基地。李 家峡长30余公里,李家峡电站1988年4月正式开工,1991年10月13日截流成功。1996年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该水电站是黄河在青海境内继龙羊 峡水电站之后又一大型水电站,水面辽阔,水质优良,大坝库区,森林公园组成一个综合性大型游览区。


    刘家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航运、养殖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境内,1974年建成。坝后及 地下厂房安装22.5万千瓦机组3台;25万千瓦和30万千瓦机组各1台,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水库总容量57亿立方 米,控制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34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8720秒立米,总库容60.9亿立米,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47 米,长204米,顶宽16米。左右岸各有混凝土副坝和溢流堰连接,主要泄洪方式为溢洪道和隧洞。大坝总长840米。水库通过蓄洪补枯调节,可提高该电站及 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各级电站枯水期出力,改善甘肃、宁夏和内蒙等省(区)105万公顷农田灌溉条件。电站于1968年10月蓄水,1969年 4月1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74年12月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工程总投资6.38亿元,平均每千瓦投资520.8元。


    青铜峡水利枢纽——位于宁夏青铜峡,所在河流为黄河,控制流域面积28.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32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7300秒立米,总库 容7.35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装机容量27.2万千瓦。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2.7米,坝顶长度697米,坝基岩石为灰岩、 砂岩和页岩,坝体工程量为68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大坝特点是闸墩电站。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 沙量的98%。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电站厂房 等。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坝顶高程353米,水库总库容162亿立方米。三门峡水电站现有装机40万千瓦,年发电能 力可达14亿千瓦时。自1973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至今,已累计发电235.2亿千瓦时,创产值约20亿元。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唯 一的一座大型干流控制性工程,自投入运用以来,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据初步分析,投入产出比为1:20。水库自 1960年9月蓄水以来,由于库区泥沙淤积,经历了两次改建,运用方式经过了“蓄水排沙”(1960·9-1962·3)、“滞洪排沙” (1962·4-1973·10)、“蓄清排浑”(1973·11至今)三个探索阶段。“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成功探索,为小浪底、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 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28公里,是黄河干流 在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其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 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与三门 峡水库联合运用,可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工程采用蓄清排浑运作方式,利用75.5亿立方米的调沙库容拦蓄泥沙,可使下游河床20年不淤积抬高,水库 每年可增加2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大大改善下游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条件。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该工程于1991年9 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大河截流,1999年底首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