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8 重阳节(T)

参考价:¥2.40/套

设计者: 刘赦
类别: 新中国邮票 |编年邮票 |节日与纪念
邮票名称: 重阳节(T)
发行日期: 2003-10-04
图序 面值 图案名称 发行量(万枚)
(3-1)T 80分 登高 1080.00
(3-2)T 80分 赏菊 1070.00
(3-3)T 2元 饮酒对弈 970.00
邮票规格: 30mm×40mm
整张枚数: 20(4×5)
齿孔度数: P11.5
设计者: 刘赦
版式一规格: 150mm×240mm
版式二枚数: 9枚(3套邮票)
版式二规格: 116mm×186mm
版式二边饰设计者: 史渊
发行量(万版): 100.00
版别: 影写版
背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3
责任编辑: 史渊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邮票故事

    我国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该书以阳爻为九,把九列为阳数,重阳节的月和日恰逢双九为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屈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重阳节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形成风俗。《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荣英,食饵(即重阳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所以,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我国的“老年节”。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有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今年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难,应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于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如言照办,果然平安无事,然而,夕还,却见鸡犬牛羊全都暴死。从此,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每到九月初九日,人们就登高、野宴、饮菊花酒、佩戴茱萸欢度节日。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已成千古名句。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的风俗和活动很多。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2002104日,为了迎接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到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重阳节》特种邮票,全套3枚。

    “登高”——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赏节”。刘歆《西京杂记》云:“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这一天,人们头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揽胜,驱灾避邪,自古留下许多典故,历代文人骚客也为此写下无数记咏的诗篇。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首推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邮票画面表现的正是这种情与景。

    “赏菊”——“佳节又重阳”,清秋气爽,风霜高洁,正是秋菊盛开的季节,古称“菊月”。窗前篱下,菊花含曜吐芳,赏菊品茗,以诗会友,别有一番情趣。据载,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就很盛行,那时,还有将彩缯剪成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以后,赏菊之俗更盛,北京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邮票画面让人自然联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饮酒对弈”——在重阳之日,亲友相约,野外饮宴,饮菊花酒以畅秋志,酒后品茗对弈,更是文人雅兴,美意可延年。唐代诗人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曰:“天边树若齐,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又有古诗“避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之说。邮票画面绝妙地展示了古人这种悠闲大度、恬谈安逸的节日生活。

    本套邮票是继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后的传统节日系列邮票的第四组。延续了《中秋节》古香古色的基调,将古人在重阳节的三项主要活动展现在方寸之间,在朦胧的山川衬托下,以占据大幅画面为视点,通过充满诗情画意的怡情格调展现每枚邮票的主题,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设计者特意将图案画成“圆形”,并置于“方形”票幅的中心,以寓意老年人方方面面圆圆满满,实为别具匠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