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价:¥1.30/套
图序 | 面值 | 图案名称 | 发行量(万枚) |
---|---|---|---|
(2-1)T | 1.20元 | 借东风 | 1049.91 |
(2-2)T | 1.20元 | 赵氏孤儿 | 1049.91 |
马连良(1901-1966),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与梅兰芳齐名,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四大老生”之一,开创了马派艺术。
字温如,回族。别名尤素福, 1901年2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十)生于北京。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1909年)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先从茹莱卿学武生,开蒙戏即《石秀探庄》,10岁登台演出。后受业于叶春善、蔡容贵、萧长华等老生名家,并酷爱谭派、贾派艺术。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萧长华据孙派《雍良关》,创作《借东风》一剧,传授给他。马连良努力研究,终使《借东风》成为响誉全国的名剧。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兼蓄各派艺术之长,23岁自行组班,改革传统老生唱腔,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排,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把老生表演艺术提到新高度。是扶风社的招牌人物。拿手戏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等。1940年代末旅居香港,1950年代初回中国,出任北京京剧团(现在的北京京剧院)团长(总团长),1962年起同时兼任北京市戏剧学校校长。主演过《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海瑞罢官》剧被迫害、抄家与关进牛棚里至1966年10月初,12月13日因意外摔倒被送至北京阜外医院,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1979年3月27日北京市文化局恢复其名誉。
马连良主演的京剧电影:《梅龙镇》、《借东风》、《渔夫恨》、《群英会》、《秦香莲》。主演现代京剧(京剧现代戏):《杜鹃山》(1964年版)、《年年有余》(1965年)等。门下弟子有李万春、朱耀良、李慕良、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王金璐、迟金声、汪正华、梁益鸣、张学津、冯志孝(冯志效)、张克让、安云武、杨汝震、赵世璞、申凤梅、郎石林、刘广义等,马长礼是他的义子(养子),梅葆玥是他的干女儿。
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承前启后,独创一派,为我国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独特风格的 马派艺术。马先生不仅在唱、念、做、舞个方面有深厚的功底,更难得的是舞台的整体效果非常突出。马派的念白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 字字可以听清,而且富于节奏感。同时,用念白带动身段,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是十分难得,十分可贵的。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为纪念我国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入行梨园100周年,中国邮政于2009年11月28日发行《马连良舞台艺术》特种邮票1套2枚。
《马连良舞台艺术》特种邮票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印章元素,右上方的图题文字采用楷体字和少见的马连良篆刻印章,彰显国粹、书卷之气;左边用马连良大师的手迹墨宝,以表现字如其人的国学根基;左下方的票眉“海、云、山”图饰体现梨园老生的独特神韵。整体设计追求的是传统元素和现代结构重组的效果,在色彩、文字和形式上增强国戏、国学和传统文化气息。
交易均价:¥0.00/套
交易均价:¥0.00/套
交易均价:¥0.00/套
交易均价:¥8.00/套
交易均价:¥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