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1 豫园(T)

参考价:¥2.10/套

设计者: 张安朴
类别: 新中国邮票 |编年邮票 |风光名胜
邮票名称: 豫园(T)
发行日期: 2013-09-07
图序 面值 图案名称 发行量(万枚)
(4-1)T 80分 湖心亭与九曲桥 1289.99
(4-2)T 1.20元 大假山 1289.99
(4-3)T 1.20元 卷雨楼 1289.99
(4-4)T 1.20元 玉玲珑 1289.99
邮票规格: 50mm×30mm
整张规格: 224mm×152mm
整张枚数: 12(4×3)(一,二图各6枚/张;三,四图各6枚/张)
齿孔度数: P13
设计者: 张安朴
版别: 胶雕套印
背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4
边饰设计者: 王虎鸣(版张)
雕刻者: 刘益民、白金、马荣、尹海蓉
责任编辑: 干止戈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邮票故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曾于1996年发行《上海浦东》邮票之后,今年9月7日将发行《豫园》邮票,这是第二套上海特种邮票,也是上海第一套园林邮票。说来也巧,这套新邮的设计者正是17年前《上海浦东》邮票设计者之一、资深美术编辑、著名画家张安朴先生。

    提起张安朴,在圈内有“报人画家”之称,他擅长宣传招贴画、插画、油画、钢笔水彩画。对广大集邮爱好者来说,更熟悉的是他的邮票设计。数十年来,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邮票上有他的作品,他设计的《环境保护》、《七届全运会》、《上海浦东》、《集邮日》等数十种邮票、首日封、纪念封, 一直是邮迷们寻觅追逐的佳品,有着众多忠实“粉丝”。张安朴向记者讲述了《豫园》邮票创作的故事。

    上海豫园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上海市区内惟一的古典园林。自去年中国邮政决定发行《豫园》邮票消息公布后,或许是某种机遇的安排,上海市集邮总公司领 导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向国家局推荐一位本土画来完成这次不同寻常的创作,共同参加评审。于是,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张安朴的肩上。而此时已经是2013年的2 月份,离结稿时间不足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创作?用什么绘画手法来表现?……更让张安朴心里没底的是,因为从不同的渠道传来消息,许多参加评审的 画家己经过大半年的创作,大多完成了设计稿,而自己的图稿连一个构思也没有,因此感觉入选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本着不辜负领导的期望,重在参与的平和心态,心中也就没了思想包袱,有了这份淡定,他决定用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绘画手法——钢笔水彩,根据邮票的原定方案开始创作。

    2月份的上海依然寒冷不堪,张安朴全然不顾这些,拿着速写本和水彩颜料盒,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中,先后三四次来到豫园实地写生,二十多天就完成了7幅图稿创 作稿。在再三催促声中上报图稿,也算完成了任务,一晃几个过去,这事也就淡忘了。7月份国家局邮票评审会传来消息,决定采用张安朴的图稿,该图稿以钢笔水 彩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园林系列邮票的绘画风格,质朴而不失高雅,简约又不乏精致,灵动中突显沉稳,不仅画出了上海的风格和韵味,也符合邮票制作特点。

    张安朴告诉我说:“这真是意外的惊喜。”闲聊中,他递给我一组豫园速写稿,原来这是根据邮票发行新方案要求新创作的图稿。我边欣赏边想,这里浸润着 他几十年艺术实践的成果。长久以来,张安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因为当年工作的需要,他在钢笔速写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淡淡的水彩,给人以一种清新鲜活的视 觉享受。他的这种画法得到了权威画家的鼓励和肯定,也促使他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钢笔水彩成为他的艺术符号。

    钢笔速写讲究的是要抓住事物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在取舍、提炼和强调中,构成一组既有整体又有美感的画面。手中的这4枚邮票图稿分别是湖心亭、玉玲珑、大假山、卷雨楼,那刚健流畅的线条勾勒,明快立体的淡彩,再现了豫园园林的精华之美。如湖心亭,画家通过精心的构图,将人们的视线从蜿蜒的九曲桥聚集 在湖心亭上,那上下两层的古建筑,高高翘起的屋脊,精致的梁栋门窗,既有一笔带过的大轮廓,又有细致的局部刻画,准确地再现了明清建筑的艺术魅力。加上看 似随意涂抹的色彩,便整个画面简洁而丰满,悠闲和宁静,自然交融,一派诗意盎然。又如大假山一图,张安朴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手法,巧妙地运用点、线、 面的关系,通过线的轻与重、疏与密、长与短、曲与直等变化组合,充分表现出假山的近、中、远这各层次,以及淹映在葱茏林木的望江亭,假山的峰峦起伏,磴道 纡曲,涧壑深邃,令人神往。又如豫园镇园之宝的玉玲珑,婀娜的姿态,鬼斧神工的天然奇趣,跃然纸上;那烟雾迷蒙的卷雨楼,再现了唐诗“珠帘暮卷西山雨”的优美意境……

    这一幅幅钢笔水彩画,是张安朴对故乡一往情深的即兴吐露,就像是一曲悠扬的江南小曲或是一杯醇香的黄酒,回味绵长,使人陶醉。

    他说道:“希望能用手中的画笔,向人们介绍更多、更美、更好的家乡美景……”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豫园,坐落在上海老城厢东北部的明代园林,连同老城隍庙和成片仿古建筑的豫园商城,是著名的上海名胜旅游之地,豫园在其中承担并记录着450多年以来的历史沧桑,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59年明代进士潘允端(1525~1601),在世宅世春堂西面数哇菜田上始建豫园,在一片农田上4丈高的大假山拔地而起,成为“奇秀甲江南”的著名园林。

    湖心亭与九曲桥
    湖心亭原址是明代豫园中“南山”,即在荷花池中的小土山,上有凫佚亭。
    自黄道婆(约1245—1330年),在乌泥泾引导“棉花革命”以后,今上海松江在数百年中位居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和重要的青蓝布产地,通过上海港输往内地和世界各国,有“衣被天下”之誉。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上海青蓝布豪商祝韫晖,张辅臣等集资购买南山旧址,拆除荒芜残景,建筑高二层由三个亭楼合成的湖心亭,成为清代豫园中结构和 外观独特的木建筑,建造中用传统的榫头连接,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又修建了湖心亭通向池东北岸和西岸的九曲桥。全部工程三年后竣工后,湖心亭即成为上海青蓝 布行业公所议事之处。
鸦片战争后,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大批洋布倾销上海,中国的青蓝布业受到打击而衰落。清咸丰五年(1855年),湖心亭改作为上海的第一家茶 楼,至今仍是高品位的品茗佳地。以后,豫园荷花池周围出现多家茶馆,成为商人和市民用茶听评弹和谈生意之地,1924年湖心亭在茶楼南增加了一个长方形的 水榭式建筑,营业面积增加不少,于是从高处俯视,湖心亭就有4个亭子结构。
    如今走进湖心亭,可以看到“海上第一茶楼”之匾和1784年立的《湖心亭碑记》,二楼是红木家具布局,身处其境似乎回到明清时代,东端的一个亭子称“宛在轩”就是1986年江泽民同志陪同英国女皇品茗之处,多位国家元首在参观豫园时也登上湖心亭二楼用茶赏景。
    九曲桥原为石板木栏杆桥,1925年改为水泥桥。今桥长96米,桥面有15个弯。在每个转弯处的桥面上刻有四季花卉图案,从桥的西南角起依次为1月水仙、 2月杏花、3月桃花、4月杜鹃、5月牡丹、6月栀子、7月荷花、8月桂花、9月菊花、10月芙蓉、11月茶花、12月腊梅,桥二头和湖心亭的桥面中又增荷 花图案。原本2分钟的路,九曲之后,左右赏景,往往走上十多分钟,乐也在其中也。
    湖心亭和九曲桥原本是豫园的景点,其南面和西面也是豫园的范围。所以是一个地标式的景观,自开埠以来,国内外游客从这时寄出不少的九曲桥旅游明信片。
    大假山
    豫园中太湖石并不少见,但用浙江武康黄石垒成的大假山却让这座明代园林获得了“城市山林”的雅称。今见到的大假山高约14米、宽约60米,纵深约40米。 山顶有望江亭,在明至清代中叶当时四面一片农田之时,在此亭可以东眺黄江浦江上数以百计的帆船壮观,北望吴松江(今苏州河)的两岸景色,特别到重阳节更是 城里人登高望远之地。
大假山是上海垒山名家张南阳之作,潘允端在《豫园记》中称此山“累武康石为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
    今天见到的豫园大假山是其主体。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英法洋枪队入城防守,在豫园内建造西式营房时大假山受到破坏。清代中后期商业 迅速发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填大假山后的河浜筑福佑路时其北麓被拆掉一块。第二年大假山西边筑“豫园老街”时西麓又被拆掉一块。所幸的是山的主 体还是保住了,让人们能看到明代园林的假山园艺的高超水准。
    卷雨楼
    大假山南临一个池,池南就是卷雨楼。
    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仰山堂,上层即为卷雨楼,与大假山隔池相望,组成豫园景色精华之一。仰山堂共5楹,有曲槛建筑在湖面之上,游人至此可作小憩,并临池观鱼游,仰望大假山而感心旷神怡。卷雨楼为曲折楼台,飞檐高翘,精雕细刻,名取唐诗《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
    玉玲珑
    玉玲珑景区因玉玲珑石命名,此石为隋唐遗物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宋徽宗修建皇家园林艮岳时的花石纲遗石。玉玲珑是高约3.5米的太湖石,具有“漏、皱、瘦、透”之特色,有72孔,其“漏、透”程度位居园林太湖之石之首。

    玉玲珑北是潘允端的书斋玉华堂,抗日战争时毁于日军的炸弹。玉玲珑南为明代的青石单孔拱桥环龙桥,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在修复豫园东部景区时,先后重建玉华堂和环龙桥。

    为配合《豫园》特种邮票发行,经上海市邮政公司批复同意。从9月3日起将原豫园路128号的九曲桥邮政所变更为豫园邮政所,将原方浜中路193号的豫园邮政所变更为方浜中路邮政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