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3 月圆中秋(T)

参考价:¥0.65/套

设计者: 崔景哲 李云中
类别: 新中国邮票 |编年邮票 |节日与纪念
邮票名称: 月圆中秋(T)
发行日期: 2016-08-28
图序 面值 图案名称 发行量(万枚)
(1-1)T 1.20元 月圆中秋 2099.97
邮票规格: 30mm×50mm
整张枚数: 16(4×4)
齿孔度数: P13.5
设计者: 崔景哲、李云中
版式一规格: 150mm×240mm
版式二枚数: 6枚
版式二规格: 180mm×128mm
版式二边饰设计者: 史渊
发行量(万版): 349.99
版别: 胶版(采用局部烫印工艺 、香味油墨)
背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1
责任编辑: 干止戈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邮票故事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时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在三秋之半而得名。中秋节是有着久远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中秋节起源于原始社会 对月亮的崇拜,唐代已经有“中秋节”一词。到了南宋,中秋节成为全民欢庆的重要节日,赏月,吃月饼,观潮,团聚宴饮,这些庆祝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月圆中 秋,情满中秋。那一轮中秋圆月,亘古如斯,未曾改变。不曾改变的,还有对真情的珍惜,对传统的礼敬,对节日的喜爱。 

    邮票采用中国画工笔手法。邮票上半部分是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下半部分采用民间中秋拜月的场景,祈求生产丰收、身体安康,多福多寿、家庭团圆。邮票中月亮周边精心打制了56个圆孔,象征56个民族共度元宵佳节。画面中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和祥云,营造了神话中月宫的神秘氛围。背景上的点点桂花,散发出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更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群星。邮票由河南省邮电印刷厂采用胶印方式印制。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7]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 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 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 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 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 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 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 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