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特种邮票

交易均价:¥11.33/张

设计者: 王虎鸣
  • 面值: 8.88元
    齿孔度数: P13.5
  • 发行量: 12万
    版别: 影写
  • 外形规格: 125 x 88
    邮票规格: 81 x 56
  • 年代: 新中国邮票
    类别: 编年邮票
  • 题材: 经济与建设
    志编号: 2017-3
  • 整版枚数: 9枚(1套)
    全套枚数: 9
  • 发行日期: Feb 25, 2017
    背胶: 有背胶
  • 印刷机构: 北京邮票厂
    发行机构: 中国邮政
  • 雕刻者:
    摄影者: 胡锤

暂无价格指数

邮票价格指数

邮票故事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的一幅长卷画作,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无款。据卷尾蔡京的题跋得知为王希孟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北宋画家,皇家画院学生。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觉得他是可塑之才,遂亲自授之以画技,王希孟自己也很努力,进步很快,终成大器。王希孟于政和三年(1113)四月开始创作《千里江山图》,半年之后终于完成。可惜的是王希孟20多岁去世,这是他唯一传世作品。卷尾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的跋文,钤印28方。经蔡京、宋内府、元溥光、清内府收藏,流传有序,《石渠宝笈初编》录著。为故宫旧藏,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图2,局部图)。

    《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岗峦和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之间,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观繁多,气象万千。构图疏密中讲究变化,气势连贯。青绿设色匀净清丽,青绿中又有赭色,富有装饰性。整件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美。

1.png

    其实,中国名画不少,但从来没有像《千里江山图》向世界和国人面前全面展示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一幅真正的中国画卷徐徐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千里江山图》的出现,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自豪了一把,同时也震撼了世界。一位艺术史学家说,它“融合了唐朝的亮蓝和湖蓝的绚丽色彩和北宋的宽广空间和缜密设计”,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千里江山图》流传过程

    应该说《千里江山图》当时是蔡京收藏。蔡京(1047-1126)是何许人,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当时是北宋宰相,民间人们印象是“奸臣”,但他同时也是个书法家。根据该画蔡京的题跋,该画是皇帝当成奖品赏赐给他的。原文: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2.png


    不久,北宋消亡,该画收人南宋内府,也可以说此画曾带到临安。宋灭后,被元代高僧,书法家李溥光收藏,元世祖很崇拜他,曾特封他为昭文馆大学士、赐玄悟大师,当然也就有机会得到此画收藏。明末清初此画被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梁清标(1620-1691)收藏。梁清标,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在明朝也是个大官,到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建国后只公开展出过两次

    根据故宫博物馆介绍,不只是普通观众与这幅名画“缘悭一面”,就是故宫的专家们,见到该画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千里江山图》曾经公开展出过两次。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一次是80年代。到现在,已经又是30多年未与公众见面了。什么原因导致了《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不露”?因为《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由于现在的装裱技术实际上没有超越以前的水平,特别在古画修复上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千里江山图》在这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修裱,便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对于开卷就会受损的《千里江山图》,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目前流传图稿,包括这次邮票设计原稿,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人民美术出版社等5家专业出版社合作拍摄的图片,这也是迄今为止《千里江山图》最后一次被拍摄。

    当然《千里江山图》目前有复制品。2011年,故宫博物院破格首次将《千里江山图》全卷授权,三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按原作11全卷真迹仿造,荣宝斋也将《千里江山图》全卷高仿作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

    其实现在博物馆文物展示,许多都是真迹高仿造作品,因为现在高仿技术不只从纸张、笔势、墨彩的晕染都与原作到达完善统一,就连历朝传播中留下的印痕、保留不当留下的尘埃水渍,都清楚可见,绝伦高仿工艺是完全可以达到逼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