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面值 | 图案名称 | 发行量(万枚)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
0.00 | 赈济难民附捐邮票 | 9.17 |
1944.10.10(民国33年),雕刻版,P12,38.5*28.5mm,100(10*10),[P]纽约美国钞票公司。
自民国26年抗战,各地避难民众流离转徙,亟待救济。奉准印行附捐邮票1套,于邮资之外,另加收附捐1倍,其附捐部份,汇缴政府拨作救济之用。
邮票图案绘难民一家6人,扶老携幼,离乡出亡之情景。全套6枚,同1图案,但边框花纹则各不相同。
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以雕刻凹版印制。原拟于民国30年发行,不料印完的邮票在轮运途中被炸沉没,经补印运到,已迟多年。原印面值因币值变动,已不适合当时之邮费资例,乃在重庆以极小之楷字及阿拉伯数字,用凸版在主图下端两角加字改值面额及附捐数值。
同时,并发行照原色6枚合印之小全张(192*110)一种,上端中央刊「共拯饥溺」四字,右边刊「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左边刊「中华民国30年」,均楷体字,仍由美国钞票公司承印,在重庆加盖改值。
图4~图8各出现一种变体票:原票未加盖。
小型张,有漏盖出现。
民国三十(1941)年,我国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和最为困难的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寇,当时只有我国独自进行抗争。在国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一小撮认为抗日必然招致亡国灭种的投降派,在南京建立起日伪傀儡政府,使抗战面临更大的困难。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为了赈济在抗日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决定发行一套赈济难民附捐邮票。这套邮票全套共6枚,同时发行小全张一枚。6枚邮票的中心图案均为一家老幼六口人离乡背井为躲避战乱而逃亡的情景,各枚邮票除了刷色不同之外边框设计也不相同。小全张上部的边纸上印有“共拯饥弱”四字,小全张左侧边纸上印有“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字样,右侧边纸上印有“中华民国三十年”字样。邮票采用雕刻版,12度齿孔,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承印。邮票印制好后,由于装运邮票的轮船自纽约起航来华途中,时值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轮船不幸被日军击沉,已经印制好的邮票连同货轮一起葬身大海。后来美国钞票公司又进行了补印,但是补印好的邮票运抵重庆时,国内平信邮资已经调整至2元,这套邮票的面值已经不适用。于是在未发行以前便全部进行了加盖改值,改好后于 1944年10月10日方才正式发行,而此时已经是民国三十三年了。
交易均价:¥0.00/套
交易均价:¥1.38/套
交易均价:¥24.00/套
交易均价:¥0.00/套
交易均价:¥0.00/套